返回专栏首页

打赢脱贫攻坚战 驻村帮扶打造“衡阳经验” 脱贫攻坚见成效

来源:掌上衡阳 发布时间:2019-08-14

  2018年以来,衡阳市以省扶贫办考核反馈的驻村帮扶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为抓手,健全体制机制,狠抓督查落实,全面加强驻村工作管理,锻造了一批“管得住”、“沉得下”、“干得好”、“过得硬”的驻村工作队伍,全市实现贫困村、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一村一队”全覆盖。

  衡南县鸡笼镇日光村原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508人,在衡南县所有行政村中是最多的。市烟草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根据当地山多田少的特点,积极发展山林经济,经过前期考察,工作队发现绿桐树生产周期快,好管理,投入也不大,可以实现12次木材出产,经济价值高。

  2017年初,工作队将种植绿桐树经济林作为当地扶贫产业项目,采取“企业+合作社+村委会+贫困农户”的形式,由市烟草局提供45万元资金支持,并以日光村的名义与相关公司签订合作协议。3月份,全村400多亩荒山全部种上了12000余株绿桐苗。经估算,每亩投入四五千元左右,成材后回报可达每亩28000元。这些收益一部分用作村集体的积累,而大部分将用于帮助生活困难的村民,让曾经的荒坡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如今日光村已实现脱贫135户443人,占该村贫困人口总数的近九成,去年12月村里正式摘掉了“穷帽子”。

  驻村扶贫队不仅因地制宜,还使上了“巧劲儿”。在衡阳县三湖镇联洋村,市委网信办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郑海青,正端坐在房间的角落里写日记,不足一平方米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而显示屏则架在鞋盒子上。驻村扶贫一年以来,郑海青在这间既是卧室、又是办公室的房间里,写下了30多篇扶贫日记。

  去年6月,他与甘泉完小的孩子们在简陋的乒乓球台上打了一场球,深感乡村小学体育基础设施的欠缺,于是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扶贫日记,立即引发了一场公益热潮。

  通过扶贫日记,不仅向外展示了联洋村的风土人情与点滴变化,也让乡亲们过去卖不掉的土特产成了抢手货,郑海青甚至主动当起了快递员,把村民家的鸡蛋、红薯粉、菜油等土特产变成了“真金白银”。

  在驻村扶贫队和后盾单位的帮助下,联洋村如今已经建成黄桃、新西兰猕猴桃种植基地,即将进入盛产期,高标准的养殖基地也投入营运,产业规模正在形成。在独辟蹊径的“互联网+”模式推动下,村民也一天天富了起来。

  截至目前,我市共派出1728支驻村工作队、4157名驻村工作队员,实现了贫困村、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一村一队”全覆盖,全市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经验做法得到中组部《组工信息》推介。

Baidu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