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当前页面: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著名行动 > 

衡阳老地名——廻雁峰

来源:雁峰区民政局发布时间:2024-04-19

廻雁峰坐落于衡阳市雁峰区中山南路尽头,雁城路南面,屹立湘江西岸边,海拔96.8米,为八百里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又称南岳第一峰。峰名由来有二,一说北雁南来,从秋到春,不再向南飞过这座山峰,在这暖和适宜的地方度过寒冷的冬季,待春汛到衡阳,仍然往北飞回,所以叫廻雁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诗云:“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从此,名声远播,愈为人晓。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山峰的形状得名,说它整个地貌就像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美丽的古都衡阳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称。

峰之名实质,始至何年?也是众说纷纭,无可考证。唐王勃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佳句,可见廻雁峰之名,在唐朝以前已为世人所知。明代诗人陈宗契(衡阳人)《咏南岳诗》:“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清同治《衡阳县治》载:“自唐以前皆云南雁飞宿,不渡衡阳,故峰受此号。”可见廻雁峰作为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已早为地方史册记载。

烟雨池,在峰下西北。依山傍水,一泓清泉,池广约十丈,水清可见底,周以石栏,相传春暖花开,池水蒸腾,早晚雾气冉冉上升,弥漫空际,呈现出阳春烟雨,蔚为壮观。“雁峰烟雨”被誉为衡阳八景之一,也是潇湘八景之一,即“雁落平沙”所在地。

雁峰寺坐落廻雁峰上,初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二年,后废。唐天宝元年(742年)重建,宋、元、明、清历代皆有修葺。原有殿宇三重,房舍不下百余间。1944年,日寇入侵,殿阁古林,焚烧殆尽,仅存半间佛殿。1965年,衡阳市人民政府在陶铸同志的倡议下,准备修复,辟为雁峰公园,但只修好三座亭廊,遇“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工。1983年继续修建,1985年2月建成正式开放。

雁峰公园总面积6.32公顷。大门正对中山南路,门前有5.7亩面积的雁峰广场。在广场中心建有一座10.5米高的群雁雕塑,花岗岩的石塔上白云缭绕,4只铜铝合金的大雁展翅云飞,凌空会回旋。此大雁塑像定为衡阳的城徽。(文章摘自《衡阳市地名志》、《衡阳地名文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