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单位是监测全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点,对于正确评估全市经济运行状况、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就全市1-7月“四上”单位申报入统情况分析如下:
一、“四上”单位基本情况
(一)在库情况
从总量来看,全市“四上”单位在库总量5156家,排全省第5位,较上年同期增加854家,同比增长19.9%。
从行业来看,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增长疲软外,其他行业均稳步增长。其中规上工业1569家,排名全省第7,同比增长12.2%;有资质的建筑业366家,排名全省第4,同比增长11.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1124家,排名全省第6,同比增长26.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418家,排名全省第3,同比增长42.7%;房地产开发经营业523家,排名全省第2,同比增长3.6%;服务业1156家,排名全省第3,同比增长30.3%。(详见表1)
(二)新增情况
全市1-7月累计新增“四上”单位139家,排全省第4位,较上年同期增加74家,同比增加114%。其中,累计新增规上工业23家,排名全省第8,同比增长130%;有资质的建筑业11家,排名全省第3,同比增长1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34家,排名全省第5,同比增长161%;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28家,排名全省第2,同比增长211%;房地产开发经营业4家,排名全省第7,同比减少67%;规模以上服务业39家,排名全省第3,同比增长254%。(详见表2)
(三)退库情况
1-7月全市累计退库单位21家,位居全省第13位。其中,有资质的建筑业2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3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5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10家。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人员业务不精。部分乡镇街道园区统计人员更替频繁,对“四上”单位申报资料、申报标准不了解不熟悉,提交申报材料不全不符合入库要求或者缺少资料,无法一次性顺利通过审批,企业和统计员难免出现厌倦情绪,从而影响“四上”企业申报通过率。
(二)“四上”单位申报部门合力不足。“四上”单位的培育和入库,是一项部门联动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树立“先进库,再有数”意识,完善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当前,新开业单位主要通过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摸排后上报,成长型企业主要利用税务部门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大、衡阳市政府、衡阳市政协进行比对筛选,才能完成调查单位的审批入库工作。跨部门协作有待加强,统计部门与发改委、工信、税务、住建等部门在单位申报材料上的信息共享度不够,还需要申报企业逐项提供;要继续将企业培育任务分解落实到经济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发改、工信、住建、商务、市监、税务等部门作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抓好市场主体培育、企业发展壮大等工作。
(三)服务业单位市场竞争力不强。1-7月我市累计退出“四上”单位21家,其中服务业累计退出10家占比最大,达到47.6%。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持续消费的欲望降低且更加保守,存款意识越来越强,企业营业压力增加,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库单位注吊销或停歇业成为退库主要原因。
三、工作建议
一是借力旅发大会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全市要将承办旅发大会与吸引投资有机结合,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多措并举推进招引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紧盯项目建设周期,围绕项目落地开工、入库入统全过程,分类抓好项目投产帮扶指导,闭环式服务、清单式管理,力促项目早日实现从开工向投产转变,为“四上”单位发展壮大积聚新生力量。
二是加大惠企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重点,加大中小微企业的减免税力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扶持企业上规入统。对已入规企业,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用地、用电、信贷、社保、税收等方面优先给予倾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向市场主体传递稳预期、强信心的积极信息,切实为企业解决好当下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政策真正惠及企业。
三是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各县市区(园区)统计机构要加强业务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和新上岗人员的培训,针对一套表调查单位的认定标准、审核要求等工作内容,有系统性地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审核人员的业务水平。要严格按照《全国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开展调查单位审核确认工作,严把审核入退库关,扎实做好企业入库纳统工作,确保调查单位审核质量。
(供稿:普查中心彭兆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