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理论 /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策略交流

来源:衡阳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3-07-14 16:36:5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推进建立节约型政府、有效利用公共资金、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当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下面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重点和审计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审批、使用、监管三方脱节,导致资产配置剩余。

资产购置虽也有主管部门和财政国资部门的外部约束,但由于资产购置的审批与使用管理的脱节,监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与具体用途缺乏了解,从而出现审批乏力、监管无效的状况。少数部门钻监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与具体用途缺乏了解的漏洞,为本部门购买富余的固定资产,也有些预算单位将购买固定资产当做消耗当年度预算结余的一种手段,盲目购买,配置剩余。

(二)固定资产所在单位对资产管理目标不明确、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但是审计过程中仍发现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资产管理目标不明、责任不清、监管薄弱虚化,制度不全、执行不力、管理制度虚设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处置把关不严,存在流失浪费隐患。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是指对资产的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这一活动将直接关系到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笔者在审计中发现,一些部门对待固定资产处置比较草率,平时不进行年终盘点,一旦出现资产盘亏,不进行细致认真的调查了解,仅以事务所的清产核资报告及盘亏清单为依据,就直接出具盘亏处置申请报告提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通过。一些仅仅使用2—3年固定资产,还远远不到使用年限就提前报废造成损失浪费。

(四)固定资产经营重视程度不够,资产经营绩效不佳。经营性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绝不仅仅表现为资产数量不丢失、形式不毁损上,更应反映在资产的经营效益上。但在审计中发现一些不以经营为主业的部门资产经营没有指标约束,没有责任追究,一些部门领导并不关注市场行情,不了解市场租金定价的合理区间,甚至为了减少管理上的麻烦或者某些人情上的原因,任由租金偏离市场公允价格,造成资产的隐形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重点。

(一)关注资产购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取得有三种方式:自购自建、社会捐赠、上级调入。重点关注如土地、房屋、车辆、设备器材等大型资产的产权权属情况;新增资产建设和购置的立项审批、建设程序审批、预算审批、政府采购审批等程序是否合规、合法,会计记录所需要的原始凭证、合同文书、验收报告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合法,会计账务处理是否准确、规范;资产入库验收,特别是自建项目竣工验收手续是否齐全;新增资产是否保值增值,有无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浪费的问题,有无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谋取私利的问题,有无利用账外资金购置资产搞体外循环形成资产流失的问题,有无顶风作案建设楼堂馆所的问题。

(二)关注资产使用。资产领用保管是否登记台账;有无闲置资产;资产是否定期维护,是否设置资产资金明细账及实物卡片,并有专兼职人员管理;资产的出租出借是否规范,收入所得是否上缴同级财政;资产减少时是否及时处置资产并规范办理报批手续,进行账务处理;是否定期清查盘点资产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无资产流失等问题;资产盘盈盘亏是否进行账务处理,有无变相处置盘盈资产形成小金库或发放福利性资金等问题。

(三)关注资产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有三种形式:报废、变卖、调出。不论哪种方式处置,都要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主要审查固定资产报废、变卖、调出是否按程序办理审批;有无未经批准擅自核销资产;资产处置收入是否按规定上缴同级财政。

(四)关注资产绩效。固定资产规模是否与本单位的工作量大小相适应,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率、固定资产闲置率(通过盘点)是否突破单位内部考核指标;固定资产维护费用水平是否与固定资产规模相一致,有无损失浪费;自建固定资产是否实现项目设计效益,对资产周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有无实质性普惠效益,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五)关注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为了确保单位固定资产真实、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应当检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如“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资产投入预算报批审核制度、资产使用授权批准制度、财务会计账务处理制度、职责分工制度、资产处置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定期盘点制度、资产使用绩效控制指标考核制度等。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建议

(一)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立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占用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负责对所属下级资产占用单位的资产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重用原则性强、业务能力好的人员从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通过专门培训等方式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及资产管理能力,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

(二)强化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建立健全资产购置、接受捐赠、内部转移以及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做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根据国有资产增减、分布及使用状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结合国有资产的价值量和实物量管理,全面掌握单位内部资产运行情况。建立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有效的联动机制,对已投入使用而未收到票据的应及时估价入账,对盘盈和报废的资产,要及时按规定报批,及时进行资产核销并进行财务核算。

(三)加强国有资产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资产预算是财政部门预算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要与财政预算模式相适应。研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既有利于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深化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编制财政部门预算,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衡阳市审计局  厉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