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信息公开年报
编制说明:本年度报告根据国家、省、市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内容包括:年度信息主动公开,解读回应总体情况,依申请公开,咨询处理,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附表部分组成。本年度报告中所列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大、衡阳市政府、衡阳市政协的统计期限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
一、总体情况
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是本轮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单位。我局作为全市政务公开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要求,在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组织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确把握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创新信息公开形式,严抓信息公开质量,积极提高我局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主动运用多种形式提升人民群众对"放管服"改革的知晓度、对衡阳政务服务平台的使用率,今年以来取得积极成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明确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落实了政务公开工作经费。局党组十分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不仅把政务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便民服务,树立部门新形象的重要举措来抓,还专门成立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由相关科室作为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做好信息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工作,并进一步明确工作流程,建立了较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体系。同时局机关各科室、市政务服务中心也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各负其责地开展信息公开有关工作,加强了单位内部的信息互联互通,配合协作。
(二)健全机制,夯实制度基础。为防止走过场、搞形式,我局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为切入点,坚持依法行政,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监督机制。先后制定《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信息公开制度》、《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信息报送制度》,将信息公开考核列入局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每季度公开一次信息报送与采用情况。对群众来电、来函、来访反映的行政审批服务相关问题,我们严格实行限时办结、首问负责、跟踪落实和效能考评等制度。局领导还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对好的建议及时采纳,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良性开展。
(三)多措并举,提升公开能力。一方面,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推进"五公开",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主动公开方面:2019年,全市在各级政府网站、部门网站主动公开相关信息达到100万条以上;全市共收到依申请公开信件425件,均依法依规按时回复。政策解读方面:做好规范性文件解读和图解,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图解等政策解读工作,同时做好国省重要政策解读信息转载。回应关切方面:在衡阳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专栏政务参与设置了回应社会关切栏目,并设置了新闻发布会、热点问题回应及突发事件处置三个子栏目。另一方面,全面公开"三清单一目录"。要求市直有关部门每年对本部门三清单一目录权力清单进行梳理,并及时更新相应子栏目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大、衡阳市政府、衡阳市政协。指导县市区统一设置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专栏目,要求县市区直部门对权力清单进行梳理,定期对内容进行更新。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19年,我局政务公开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政务公开工作规划不足、培训学习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针对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持之以恒做好政务公开工作。
(一)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强全局干部政务公开业务培训,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准确理解掌握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和工作要求,提升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能力水平。二是切实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依法依规及时开展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保障公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并加强监督指导。
(二)以党政门户网站为主抓手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衡阳党政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强化与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主要新闻网站、重点商业网站的联动,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完善功能,健全制度,加强内容和技术保障,将党政门户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
(三)持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优化完善信息公开审核发布机制、保密审查机制,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全面加强主动公开工作,强化依申请公开管理和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培训,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强化信息发布更新,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及时做好热点回应,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全面提高政府透明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